清峰寺原名“灯光寺”,当地人习惯叫“城仔庵”。
清峰寺坐落于海拨800米的山腰,后枕山岳,面朝低谷,云雨交织,气势磅礴,历经几次修葺,现拥有殿宇、厅堂、禅院、僧房等20多间,拱桥3座,石塔5座。
清峰寺自唐、宋、明、清以来,衣钵代代相传,历任主持有大颠、清隐、淑引、致忠和秋曾等。
清峰山一带松林茂盛,奇花斗艳,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泉水叮咚、长流不息,古井清泉,入口甘甜。
清峰寺历经几次修复改建。据潭西林氏族谱记载,宋末有潭涌鼻祖林雷焕由闽入粤卜宅丰东法留长岗办学时重建;明英宗二年(公元1473年),林雷焕后裔清隐发动海陆丰民众重修;清代秋曾再作小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潭西林棘黎等人又作重建。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住寺僧人走散。解放后的1958年,当地政府潭西公社在清峰寺旧址维修房屋三间,作为农场、林场使用。
清峰寺历经几度兴哀波折,年代久长,古物失散严重,文献史料记载无几。有诗云:“名僧当日旧居游,欲觅大颠遗址处,僧去长存此法留,落花流水两悠悠”。现仅存唐、宋、明和清等历代古陶瓷碎块一大批,方石柱十二根,石门斗六副,石香炉一只,石狮一对,木制佛像两尊,古井一口。此外,有石室两穴,古木棉树一株,千年油柑树三株等。
清峰寺,在兴盛时期据说僧徒百余人,唐、宋、明、清以来,衣钵代代相传。历任住持有大颠、清隐、淑引、致忠和秋曾等。
清峰寺,在海陆丰广大信教群众的关心和资助下,1986年开始修复工作,经多年的努力,已修复和建有殿、堂以及僧房等共二十余间。建筑面积二千五百平方米;新建石拱桥三座;新修公路一条宽八米长八公里,从清峰寺直通广汕公路要道。上述几项计投入资金二百多万元,已初具一定规模。
清峰寺地址:广东省汕尾市陆丰潭西镇北面法岫山麓红面城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