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在大数据、数字经济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下,企业如何实现自转型升级?
后疫情时代,新经济企业发展面临着多种困难和挑战。随着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商业模式的快速迭代,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8月7日,由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主办、成都高新大数据智能产业研究院承办的“领航未来 数智高新”新经济与企业发展宣讲会在成都召开。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聚集着众多新经济企业,但如何培育高新区企业发展,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仍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首要难题。
针对此类问题,今天活动现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蒲勇健与知名投资人朱未从学术和资本视角,对市场宏观趋势以及新经济企业在后疫情时代普遍存在的战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分别进行了题为《新形势下的企业破局之道》及《洞见:数字经济的行业趋势》主题的分享。
在蒲勇健看来,数字经济是建立在大数据科技进步基础上的新经济,而中国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据中国信通院预计,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可达60万亿元,我国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其中四川的数字经济GDP占比均超30%。
“它不仅会影响客户和市场、行业和经济以及价值链,事实上还影响到整个价值体系。”蒲勇健表示,数字经济的发展将颠覆原有的行为模式,未来还将与体验和互动、营销和配送运营、生产以及组织、协同与合作产生激烈碰撞。
另一方面,在中国劳动生产率处于全球较低水平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有效利用与蓬勃发展将有力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数字经济将逐步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促进传统行业生态链的融合变革,逐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蒲勇健认为,未来数字经济创新传统的社会服务和生活,适合大量中小企业创业,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对中高端人才就业的吸纳能力。
“数字经济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上”,在朱未看来,行业数字化转型瓶颈需要逐步打破,并建立数字体系。从城市角度来看,城市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级差,如新一线与一线城市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数据运营方面。
目前一线和新一线部分城市已开始积极推进成立大数据管理局,开展数据运营,但后者在力度与成效方面相对落后,在其他一些重点领域如数字医疗、社会信用等方面,新一线城市同样需要加强。二、三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对比主要落后在两方面:一是特色产业发展乏力,二是部分重点领域如环保监测、数字教育、政务服务等方面依然不足。“在这些领域投入建设,将有助于相应城市实现数字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上述投资人表示,尤其在数据基础与运营基础方面,各个城市以硬件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差距已经逐步缩小,以数据为基础的差异开始形成。
数据成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大数据时代,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权力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数据将成为构建城市领先优势的关键因素,数字化能力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生产力,以数据为核心,进一步梳理城市内外的生产要素,重新构建数字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在朱未看来,今天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个独立数字应用系统的堆砌,而应是更为关注城市级全面发展、综合考虑城市生态特色的系统方法论,因而需要实现统一、共享的城市级数字经济服务平台,借助平台级的数字化能力,打造均衡性数字城市。